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临沂 日照 潍坊 烟台 东营 枣庄 青岛 济南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7.7)

发布:2021-07-07 19:03:52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暂未启动,省考未动,备考先行根据2021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预计为2021年11月中下旬,笔试时间预计为2021年12月下旬。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山东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行测90题,一共就90分钟答题时间,平均1分钟一道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行测答题时提高速度,拔高正确率。为此,山东公务员考试网为考生准备了每日一练,帮助考生寻找题感。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生可根据考试相关科目提早做好复习准备工作。山东公务员考试历年不指定用书,全面备考可结合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教程点击订购)备考。


 

  接下来请练习1-5题!

              题  目


 

  1.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2.人生在世,有些事应该永远记住,另一些事则最好忘掉。懂得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掉,是一种智慧。记住了应该记住的,并且忘掉了应该忘掉的,你的人生就会幸福祥和;相反,假如对应该忘掉的念念不忘,又对应该记住的记不起来,那你的人生就要阴云笼罩。通过这段话,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在世, />应该(    )。

  A.对那些永远值得记忆的事情念念不忘

  B.记住应记住的,忘掉应忘掉的

  C.把那些阴云笼罩的事情尽快忘掉

  D.正确区分什么是应该记住的事情,什么是应该忘记的事

  3.

  如果说中国要防止患上大国急躁症的话,那么美国要用心治疗大国恐惧症。中美两国要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战略高度防止两种病症相互影响,相互刺激。“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肯定会有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少可能会升级为大问题的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青春期”“更年期”分别指(    )。

  A.中国和美国

  B.美国和中国

  C.大国急躁症和大国恐惧症

  D.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美国经济发展阶段

  4.

  如果说中国要防止患上大国急躁症的话,那么美国要用心治疗大国恐惧症。中美两国要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战略高度防止两种病症相互影响,相互刺激。“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肯定会有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少可能会升级为大问题的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青春期”“更年期”分别指(    )。

  A.中国和美国

  B.美国和中国

  C.大国急躁症和大国恐惧症

  D.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美国经济发展阶段

  5.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已经经历了从原生代到新生代的变化。而两代进城农民工的共同点在于:生活在城市的主要是青壮年,而他们所赡养的人口、整个家庭基本上仍留在农村,他们的根仍在农村。这使得多数农民工家庭“一分为二”,变成分居于城乡之间的两栖居民和两栖家庭,形成“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模式。这种生活方式和家庭模式,产生许多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导致个别家庭破裂,酿成危机。

  根据这段文字,对“两栖家庭”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两栖家庭”是新生代农民工特有的生活模式

  B.进城农民工经历了从原生代向新生代的变化

  C.“两栖家庭”的强劳动力主要生活在城市中

  D.个别“两栖家庭”的破裂是由“一家两地、一家两制”生活模式造成的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重点: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可是读者读完书后,却都会得出答案。最后用“破折号”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D项表述正确。

  A项的“模糊不清”,C项的“没有解答”明显与原文不符,所以不选;B项“淡然无为”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文段是总-分的结构。首句概括指出人应该“记住”该记住的事情,也应该“忘掉”该忘记的事。接着作者指出要懂得区分该记住或该忘掉事情。末句以并列句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了学会“记住”和“忘掉”之道对人生的重要影响。第一句话就是文段的主题句,B项表述与之相符。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提取主干,“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会有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由此可知,“青春期”和“更年期”指代的主体不可能是病症和经济发展阶段,排除C和D。再依据文段开端说的是中国要防止患上大国急躁症,美国要用心治疗大国恐惧症,可知中国正处在上升的发展阶段,而美国处在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且害怕中国后来居上。所以“青春期”指中国,“更年期”指美国。故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提取主干,“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会有矛盾,但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由此可知,“青春期”和“更年期”指代的主体不可能是病症和经济发展阶段,排除C和D。再依据文段开端说的是中国要防止患上大国急躁症,美国要用心治疗大国恐惧症,可知中国正处在上升的发展阶段,而美国处在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且害怕中国后来居上。所以“青春期”指中国,“更年期”指美国。故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题。

  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原生代和新生代农民的共同点,由此可知A项不合文意。

  B项是文段首句的内容,表述正确;由“生活在城市的主要是青壮年”可知C项理解正确;由最后两句可以推出D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行测技巧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w.sd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