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2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国内: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中国军方有关人士表示,有媒体炒作“中国军队两年后将建成两支航母编队”的消息,毫无根据,纯属编造,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中国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空军指挥学院王明志大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反导系统不同阶段的优缺点,反导中段拦截与“爱国者”导弹不同,中段拦截的高度更高,拦截效果更好。最近美国宣布向台湾提供的“爱国者-3”反导系统则属于末端反导系统,它主要负责拦截1.5-2万米高度的来袭导弹。世界上具备末段拦截能力的反导系统相对多,装备的国家也较多。除“爱国者-3”系统外,还有美国的“萨德”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和俄罗斯的S-400反导系统等。
国际:
就去年9月的印度电厂烟囱倒塌事件,印度警方11日逮捕3名中国人。报道称,这3人为中国山东电力基本建设公司的雇员,该公司负责承建位于印度查提斯加尔邦科尔巴地区的这座烟囱。当地一名警员告诉法新社说,2名中国工程师和1名项目经理被指控“有罪杀人”,但不等同于谋杀罪。去年9月23日下午,当时闪电及雷雨大作,科尔巴地区一座发电厂内正在兴建的178米烟囱突然倒塌,41名印度工人死亡。事情发生后,一些当地人迁怒于中国公司,印度官方甚至禁止中国工程师离境,要求协助调查。迄今为止,印方已经逮捕7名与此事有关的人。山东电建公司此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电厂工程确实是该公司总体承建,但烟囱项目后来转包给了印度甘农•邓克利公司,这一事故与中国公司并无直接关系。法新社称,科尔巴地区警察局长否认烟囱倒塌与天气有关,认为“糟糕的技术”和“缺乏监管”才是原因。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1日说,伊朗已经准备好就核燃料交换地点同西方国家进行讨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当天援引梅赫曼帕拉斯特的话说,伊朗的立场如同之前宣布的那样,准备分批进行核燃料交换。如果西方国家也有同样意愿,并做好初期准备,双方接下来可以就具体交换地点等细节问题进行讨论。梅赫曼帕拉斯特表示,西方国家获取伊朗的信任并为核燃料交换提供必要保障,是开启核燃料交换的主要条件。核燃料交换是伊朗和西方近来争执的焦点。国际原子能机构2009年10月提出一份草案,要求伊朗在当年年底前把大约1100公斤低纯度浓缩铀一次性运往俄罗斯,由俄罗斯提炼至20%左右的纯度,再由法国生产成伊朗研究用核反应堆所需核燃料棒。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要求伊朗全盘接受这一草案,并将2009年年底设为最后期限,否则就将对伊朗进行制裁。伊朗政府则拒绝接受这一期限,同时提出可以直接向外国购买核燃料,或分批使用伊朗生产的低纯度浓缩铀换取所需核燃料,交换地点在伊朗境内或土耳其。本月2日,伊朗外长穆塔基向西方国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在一个月内接受伊朗提出的核燃料交换提议,否则伊朗将依靠本国专家自行生产纯度较高的浓缩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