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县:建立健全三大体制机制发展
山东莒南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本着“要精、要实、要管用”的原则,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重点建立建全了三大方面的机制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建立健全“保发展”体制机制。该县以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着力推动有效投资较快增长为出发点,积极完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项目管理和招商引资方面的机制体制。在发挥区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不断做大做强食品、化工医药、机械制造、造纸、工艺美术、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一批大、高、外项目。同时,按照集聚产业、聚集人口、集中资源的要求,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县经济开发区集中,着力培育和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聚集区,形成了规模聚集效应。该县还不断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积极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和建设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观摩和专项督查,切实提高了项目实施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优化招商环境,创建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逐步建全完善了“保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了经济建设的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08亿元、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分别增长28.3%、13.8%、2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7亿元,增长26.5%。
建立健全“保民生”体制机制。该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总结近年来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把握改革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重点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危房改造等10件实事,积极构建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工作中,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镇建设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大村庄制”为基本形式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县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该县积极创新教育、卫生、文化发展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教师队伍结构调整,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农业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重点惠民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了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有效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搞高了人们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了全县的和谐进步。
建立健全“促稳定”体制机制。面对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该县一手抓建设发展,一手抓和谐稳定;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廉政建设。进一步建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平安创建联带机制、平安行业创建机制、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领导责任落实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机制体制。结合正在实施的“平安莒南创建”工程,该县一方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县重要机关、金融网点、宾馆、超市等重点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提高了抓现行的有效率。在旅游服务业、大型超市、金融网点、生活小区和重要机关配备专业保安员,积极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积极完善了矛盾纠纷排调机制。按照“党政统一领导,综治信访合一,政法资源整合,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完善了矛盾纠纷联接、联调、联处机制。对各类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有效整合了社会各方面调处力量,同时积极落实交办督办制度,及时采取领导现场办公、挂牌督办和联席会议等形式督促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信访案件,组织涉案单位召开协调会,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并实行跟踪回访制度,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